传递正能量:他们用医者的责任 守护着这个城市的医疗安全
作者:福建省医协会来源:新文化报 发布时间:2016/7/6浏览:1025次
上午10点,正午的阳光正好,一楼急救大厅抢救室里除了机器的滴滴声,一切都仿佛岁月静好,可没人知道,昨夜这里经历过怎样的一番惊心动魄。
2015年在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共计抢救及收治患者68912人次,平均每天189人次,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抢救,在急救医学科,都是家常便饭;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这个团队,没人叫苦、叫累,这个团队的所有医护人员把日常的工作常态,当做医者的责任使然。
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邓扬表示:急诊室是整个医院最紧急的地方,患者病情急,陪同家属情绪也急。无论患者是多是少,空气中的急躁情绪挥之不去。急诊科的医生就像坐在一个炸药包上,稍有不慎,一点就着。他们每天面对着怎样大的医疗风险和高强度的工作?每一天,在急诊室里究竟发生着怎样的故事?是怎样一群人,守护者这个城市的医疗安全,让我们走进他们,了解他们……
带队十年 收获颇丰
邓扬,2006年被任命为急诊科主任;2013年11月,急诊医学中心获批国家急诊医学重点建设专科;2012年2月,中心成为吉林省急诊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单位,协助卫计委,对全省急诊科进行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该中心的急诊急救水平和规范,也已成为各个下属医院的标杆和样板。带队十年来来,对于邓扬主任来说,始终是高强度、高度紧张的,但面对中心取得的各项成绩,内心还是很满足。未来,她和她的团队,还将在这个最苦、最累的岗位上,一直坚守,打造国内领先且科系全面急诊医学中心。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中心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工作,10年来,先后选送中青年医生到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日本仙台医疗中心、沈阳军区陆军总医院等国内急诊急救专业领域先进院、所短期培训或进修学习,进一步夯实了急诊急救及ICU工作理念,提高了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技术。 及时掌握国内外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只有以“急”为特点
才能做到“救”的目的
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尤其是在救治急性心梗、急诊PCI方面更加显示出绿色通道的作用。面对突发事故、突发疾病、群体伤的救治,突出了“急”的特点,达到了“救”的目的。
急诊医学中心的每位医生均能熟练掌握深静脉置管术、复杂条件下气管插管术、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电复律术、多种内外科严重疾病的机械通气治疗、中、高分子量毒物中毒的血液灌流技术等 。
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包括急诊门诊、急诊抢救室、急诊观察室、急诊手术室、急诊内科和外科疗区、重症医学科,开放床位105张,2013年底被授为急诊医学国家重点建设专科,被评为“吉林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临床医师培训基地”、“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延边大学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医护人员131人,其中高级职称20人,博士3人,硕士19人,硕士生导师3人。承担北华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临床实习的带教指导工作,能够对急诊内外科病人进行包括血液灌流,血液滤过,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急诊外科手术等在内的生命支持与综合诊治。
急诊科门诊具备独立的急诊诊室,抢救室,处置室,静点室及观察室,外科处置室,急诊手术室,是汇集急诊内科,神经内科,急诊外科,手足外科,腹部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脑外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多专科进行一条龙服务的急救中心。
新文化记者 闫宝鑫
对话人物:邓扬
吉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急诊医学国家重点专科项目建设负责人,吉林省急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长春市“十二五”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急诊女医师协会第一届委员会理事,吉林省、长春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延边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擅长急诊科的疑难病历的诊断及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及治疗,如:猝死,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急性中毒,急性心梗,急、慢性心衰,高血压危象,电解质紊乱,休克,急性呼吸衰竭等。熟练掌握深静脉置管术、血液灌流、复杂条件下气管插管术、各种快速型心律失常电复律术、多种内外科严重疾病的机械通气治疗等复杂的抢救技术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是省内急诊内科危重病救治领军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