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案例分享
  首页 >> 案例分享
贲门失迟缓症的微创外科治疗
作者:林江波来源:林江波 发布时间:2016/8/29浏览:1550次

贲门失迟缓症的微创外科治疗

贲门失迟缓症并不常见,在国内该病占同期食管疾病1.9%5.5%。贲门失迟缓症病因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Auerbach神经节数量减少或萎缩导致其松弛异常、食管体蠕动减弱所引发的疾患。临床表现包括吞咽困难,未消化食物的反流,胸痛和体重下降等。

以往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方法包括平滑肌松弛剂的药物治疗、气囊扩张和胸腹切开手术三种方式。

1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如阿托品、普鲁苯辛、硝酸甘油、亚硝酸戊酯、钙泵拮抗剂等。但这些药物作用小且短暂,一般作为姑息性减缓症状的治疗手段。

2   气囊扩张:气囊扩张短期有效率高,痛苦较轻,是一部分无法耐受开胸、开腹手术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措施.。但气囊扩张失败率很高并有10%20%的并发症,如食管穿孔;同时气囊扩张对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有效率低于50%,对青少年患者几乎无效,而且气囊扩张后影响手术操作,使得手术更加困难。

3   手术治疗: 1913Heller手术的问世,成为迄今广泛采用的基本手术。 Heller手术要点是经胸或腹暴露扩张、狭窄的病段食管,根据狭窄长度,沿食管纵轴垂直切开食管端肌层约6-7cm,胃底端约1cm,并在粘膜外剥离被切开的肌层,使达到食管周径的1/2。外科的手术治疗较药物和气囊扩张有效,随机比较手术及气囊扩张的有效率为95%65%。但由于传统开胸开腹手术带来的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使得相当一部分患者更乐于行气囊扩张而不是手术,因此以往Heller手术一直被认为是贲门失弛缓症的最后治疗手段。

腹腔镜改良Heller+胃底折叠抗返流术

随着90年代微创外科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外近年来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手术的创伤明显减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简要介绍我院胸外科行腹腔镜改良Heller+胃底折叠抗返流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技术要点。

1:腹腔镜下显露食管下段前壁,选择切开食管下段肌层的部位。

2:食管下段切开后,食管粘膜充分膨出,完整无破损。

3:胃底折叠覆盖在切开的食管下段前壁,起到一定的抗反流作用。

 

版权所有:福建省医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协会   Copyright 2016-2027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一北路171号新都会花园广场11层B单元-B1   电话:0591-83051776 闽ICP备16016685号-1